电压暂降的原因有哪些?

电压暂降的原因可归纳为电网侧故障、负荷侧扰动、外部环境影响三大类,其中电网侧短路故障和负荷侧冲击性负荷启动是最主要诱因,两者合计占所有暂降事件的 80% 以上。不同原因的发生场景、影响机制及频率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电网侧故障:最主要原因(占比约 60%)
电网自身的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,会导致电流骤增、电压骤降,且影响范围广(可能覆盖多个用户),持续时间多为 10ms~500ms。
1. 短路故障(占电网侧原因的 70%)
电网中线路、变压器、开关等设备发生短路,会产生巨大短路电流(可达额定电流的 10~30 倍),导致故障点附近电压急剧跌落,是电压暂降最核心的原因。
常见短路类型:
单相接地短路:配电网(10kV/380V)最常见,占短路故障的 60%~70%,多因线路绝缘破损(如雷击、树障)导致火线接地,电压跌落幅度通常为 30%~50%(0.5~0.7p.u.);
三相短路:最严重但少见(占 5%~10%),多因变电站设备故障(如断路器爆炸),三相电压同时跌落至 0.1~0.3p.u.,持续时间≤200ms(保护装置快速跳闸隔离故障);
两相短路 / 两相接地短路:介于两者之间,电压跌落幅度 40%~60%,常见于高压线路(35kV 及以上)。
影响机制:短路电流流过电网阻抗(线路电阻、电感),产生压降(U=IR+IωL),导致故障点下游电压大幅下降,如 10kV 线路发生单相短路,5km 外的用户侧电压可能从 10kV 跌至 6kV(0.6p.u.)。
2. 线路 / 设备故障(占电网侧原因的 20%)
电网设备故障(非短路)也会引发电压暂降,多因设备老化、维护不当导致:
线路故障:线路断线(未完全短路)、接触不良(如杆塔接头氧化),导致线路阻抗增大,电压损耗增加(如 10kV 线路接头接触电阻从 1Ω 增至 10Ω,100A 电流下电压损耗从 100V 增至 1000V,用户侧电压从 10kV 跌至 9kV);
变压器故障: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(局部短路)、分接头接触不良,导致输出电压跌落,如 10kV/0.4kV 配电变压器匝间短路,低压侧电压可能从 380V 跌至 300V(0.79p.u.);
开关设备故障:断路器、隔离开关操作时触头弹跳,产生短时电弧,导致电压瞬时跌落(持续时间 10~50ms,幅值跌落 10%~20%)。
3. 电网操作(占电网侧原因的 10%)
电网正常操作(如倒闸操作、设备投切)可能引发短时电压波动,若操作不当则升级为暂降:
大型变压器投切:变压器空载投运时产生励磁涌流(可达额定电流 6~8 倍),导致电网电压短时跌落,如投运 100MVA 主变,附近 220kV 母线电压可能从 230kV 跌至 210kV(0.91p.u.),持续时间 50~100ms;
线路 / 电容器组投切:切除重载线路(如输送 100MW 功率的线路)时,功率突然转移,导致电压波动;投切大容量电容器组(如 10Mvar)时,无功功率突变,引发电压暂升或暂降(幅度 5%~10%)。
二、负荷侧扰动:工业场景主要原因(占比约 30%)
用户侧负荷的 “突然启动、功率骤增” 会导致局部电网无功 / 有功需求突增,引发电压暂降,影响范围多局限于用户内部或周边小范围配网,持续时间 10ms~2s。
1. 大型电机启动(占负荷侧原因的 50%)
工业场景中,异步电机、同步电机启动时的 “启动冲击电流” 是最常见的负荷侧暂降原因:
影响机制:电机启动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 5~8 倍(如 1000kW 电机额定电流 180A,启动电流达 900~1440A),巨大的电流需求导致配网线路压降增大,电压跌落;
典型场景:钢厂轧机电机、化工厂压缩机、水厂水泵启动,如某 10kV 高压电机启动时,厂区 10kV 母线电压从 10.5kV 跌至 8.5kV(0.81p.u.),持续时间 200~500ms(直至电机进入稳定运行,电流降至额定值);
关键因素:电机功率越大、启动方式越简单(直接启动 vs 软启动),暂降幅度越大 —— 直接启动的暂降幅度是软启动的 2~3 倍。
2. 冲击性负荷运行(占负荷侧原因的 30%)
冲击性负荷指 “功率快速波动、无功需求剧烈变化” 的负荷,运行中会持续引发电压暂降:
典型负荷类型:
电弧炉 / 中频炉(钢铁 / 金属冶炼):熔炼过程中电弧不稳定,功率在 0~100% 间波动,导致电压频繁暂降(幅度 10%~30%,持续时间 50~200ms,每小时发生 5~10 次);
电焊机 / 等离子切割设备(汽车 / 机械制造):间歇工作,每次启动产生短时冲击电流(额定电流 3~5 倍),引发局部配网电压暂降(幅度 5%~15%);
变频器驱动负荷(如电梯、传送带):变频器 IGBT 开关产生高频干扰,同时动态负载变化(如电梯加速)导致无功需求增加,引发小幅暂降(幅度 5%~10%)。
3. 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(占负荷侧原因的 20%)
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 “出力骤降” 会导致电网功率平衡打破,引发电压暂降(尤其在新能源占比高的配网):
光伏出力骤降:乌云遮挡、沙尘暴等导致光伏阵列出力在 1 秒内从 100% 降至 10% 以下,若电网无法及时补充功率缺口,会导致并网点电压暂降(幅度 5%~20%,持续时间 100~500ms);
风电出力波动:阵风导致风机出力快速变化(如 10 分钟内从 50MW 降至 20MW),引发电网无功失衡,电压跌落(幅度 3%~10%);
关键因素:新能源渗透率越高(如配网新能源占比>30%),暂降发生概率越大,需依赖储能、SVG 等设备平抑波动。
三、外部环境与其他因素(占比约 10%)
外部环境因素通过破坏电网设备或干扰正常运行,间接引发电压暂降,具有随机性和季节性。
1. 自然灾害(占外部因素的 60%)
雷击:雷雨季节,雷击线路或变电站设备,导致线路绝缘击穿(引发短路)或设备跳闸,是户外电网暂降的主要自然原因 —— 某地区统计显示,夏季雷击导致的暂降占全年的 45%,幅度 30%~60%,持续时间 50~200ms;
覆冰 / 舞动:冬季线路覆冰、大风导致线路舞动,可能引发线路相间短路或杆塔倒塌,导致长时间电压暂降(持续时间>500ms);
洪水 / 地震:破坏变电站、杆塔等基础设施,引发大面积电网故障,电压暂降伴随长时间停电。
2. 外力破坏(占外部因素的 30%)
人为误操作:施工机械(如挖掘机)误碰高压线路,导致线路短路;工作人员误操作开关,引发电网功率失衡;
鸟类 / 树障:鸟类在杆塔上筑巢(叼金属丝导致短路)、树木生长触碰线路(引发单相接地),是配网暂降的常见 “隐性原因”—— 某城市配网统计显示,树障和鸟类导致的暂降占全年的 25%;
设备盗窃 / 破坏:盗窃线路绝缘子、破坏变电站设备,导致线路短路或停运。
3. 其他因素(占外部因素的 10%)
电网谐振:配网中电容、电感元件参数匹配不当(如大量光伏逆变器并网),引发铁磁谐振或串联谐振,导致电压幅值波动(部分场景表现为暂降);
电压调节设备故障:有载调压变压器、调压器故障,无法及时调整电压,导致电压持续偏低(若跌落幅度>10%,则判定为暂降)。
四、不同场景暂降原因的频率分布
| 应用场景 | 主要暂降原因(占比) | 次要原因(占比) | 暂降幅度(p.u.) | 持续时间(ms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城市配网(居民 / 商业) | 线路短路(雷击 / 树障,40%)、变压器投切(15%) | 小型电机启动(10%)、外力破坏(5%) | 0.6~0.9 | 50~200 |
| 工业配网(钢厂 / 化工) | 大型电机启动(30%)、冲击负荷(25%) | 电网短路(15%)、新能源波动(5%) | 0.5~0.8 | 100~500 |
| 新能源并网点(光伏 / 风电) | 新能源出力波动(35%)、电网短路(20%) | SVG 故障(5%)、变压器投切(5%) | 0.7~0.95 | 100~1000 |
| 农村配网 | 线路故障(树障 / 老化,50%)、雷击(20%) | 小型电机启动(10%)、设备盗窃(5%) | 0.5~0.85 | 200~1000 |
总结
电压暂降的核心原因可概括为 “故障导致电流骤增”(电网短路)和 “负荷导致需求突增”(电机启动、冲击负荷),两者分别从 “电网供给端” 和 “用户需求端” 打破电压平衡。不同场景的主导原因差异显著 —— 城市配网侧重电网故障,工业配网侧重负荷扰动,新能源场站侧重出力波动。了解原因是针对性治理的前提(如短路导致的暂降需加强线路绝缘,负荷导致的暂降需加装软启动器或 SVG)。
审核编辑 黄宇
